*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证配所
针对中国肥胖的代谢谜题,玛仕度肽登顶
NEJM,带来破局之道。
肥胖,正以全球化的态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在中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对临床诊疗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药物突破。
2025年5月25日,一项由中国团队主导的III期临床研究(GLORY-1)成果登顶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为破解这一困局带来了关键突破。
本文特邀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宏卫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毕艳教授,从中国肥胖人群特征、GLORY-1研究设计亮点、临床价值及国际影响等维度,全面解读这一里程碑式研究的深远意义。
从数据看差异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的三大病理特征解析
毕艳教授提到,近年来,随着肥胖症发病率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全球肥胖症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1]。而且,与全球发病趋势一致,中国超重/肥胖人群同样呈现年轻化趋势[2]。
在患病率不断攀升、患者趋于年轻化等共性背景下,姜宏卫教授表示,相比于欧美人群,我国超重/肥胖人群却又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BMI基数更低,但代谢异常风险更高:一项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和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研究[3]证实,在考虑脂肪分布后,当美国白种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BMI)临界值分别为25kg/m2和30kg/m2时,对应的中国男性BMI为22.5kg/m2和25.9kg/m2,中国女性BMI为22.8kg/m2和26.6kg/m2,表明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的BMI临界值低于美国白种人。然而,与白种人相比,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在特定的BMI中,中国人患合并症的几率比美国白种人更高(糖尿病风险高出43%,血脂异常风险高出30%,高血压风险高出28%,代谢综合征风险高出38%,高尿酸血症风险高出48%)。也正是基于多项数据,相比于WHO制定的25kg/m2~29.9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4],中国将24kg/m2~28kg/m2定义为超重,≥28kg/m2定义为肥胖[5]。
腹型肥胖更为常见:有研究对比了加拿大土著人、中国人、南亚人与欧洲人之间腹部脂肪组织和全身脂肪的关系,结果发现,内脏脂肪在加拿大土著人和欧洲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和南亚人拥有更多的腹部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6]。
超重/肥胖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一项基于1577万成年人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7]发现,中国肥胖者合并并发症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体重人群,肥胖者中有89.1%合并至少1种并发症。
这提示我们,在中国的科学研究中,要基于上述特点,选择覆盖面更广、更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群体;在临床实践中,对中国超重/肥胖人群进行体重管理时,不仅要关注其BMI,更要关注其内脏脂肪、合并症情况。
从基线到终点
GLORY-1研究如何体现中国肥胖人群治疗需求
2025年5月25日,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的III期临床研究(GLORY-1)结果在国际知名期刊
NEJM全文在线发表。研究不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将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从实践角度,为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考。
首先,从纳入人群看,该研究是首个完全基于中国人群设计的新型减重药物临床研究,相比其他新型减重药物以欧美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GLORY-1研究更加聚焦,为国人带来了针对性治疗方案。从受试者基线特点看,所有随机分组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34.2岁,再次印证了中国超重/肥胖人群年轻化的特点[8]。入组患者基线平均体重为87.2kg,基线平均BMI为31.1kg/m2,体现出中国人群整体BMI较低的特点;入组患者平均腰围为101-102cm,已达到腹型肥胖标准[8](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入组患者中88.9%至少患有一种与体重相关的合并症,符合中国超重/肥胖人群多合并症的特点[9]。
其次证配所,在研究结果方面,玛仕度肽相较安慰剂均可显著降低体重[1]。玛仕度肽4mg、6mg治疗32周体重较基线百分比变化的均值分别为-10.97%、-13.38%,体重较基线降幅≥5%的受试者比例分别达76.3%、84.0%。玛仕度肽4mg、6mg治疗48周,体重较基线百分比变化的均值分别为-12.05%、-14.84%,体重较基线降幅≥15%的受试者比例分别达37%、50.6%。
表1 GLORY-1主要研究结果
1:疗法估计目标代表无论是否完成方案要求的既定治疗和是否采取针对减重的药物治疗和手术的情况下的疗效。2:疗效估计目标代表在提前终止研究用药或采取针对减重的药物治疗和手术之前的疗效。
此外,在该研究中,玛仕度肽显著降低了血压、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胆固醇)、血尿酸、转氨酶水平等心血管代谢指标,显著降低了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基线肝脏脂肪≥10%的受试者,6mg组48周肝脏脂肪含量较基线平均下降80.2%)[8]。
在安全性方面,玛仕度肽组整体安全性特征与玛仕度肽的既往研究和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相似。最常报告的治疗期不良事件包括恶心、腹泻和呕吐,大多为轻度或中度[8]。
从本土突破到国际引领
GLORY-1研究定义中国代谢医学新坐标
从上述分析可知,GLORY-1研究独具匠心,入组对象皆为中国人群,其研究设计与入组标准深度契合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的核心诉求,这使得该研究成果对于中国超重/肥胖人群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指导价值。
在GLORY-1研究中,玛仕度肽展现出非凡潜力。作为一款创新药物,它凭借单一用药,便实现了体重控制与多项代谢指标(如血脂、尿酸、肝脏脂肪等)的协同优化。这种“一石多鸟”的功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高效且便捷的解决方案,极大地简化了治疗流程,有望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与依从性。同时,这些在中国人群中取得的研究结果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重管理路径奠定了坚实的循证基础,让“精准减重、代谢获益”成为中国肥胖诊疗的新标杆。
另外,
NEJM作为医学领域顶级期刊,其发表标准以三重维度的严苛性著称:高度重视研究的创新性和颠覆性、严格考量研究的严谨性和方法学、重点评估研究的实用性和影响,而玛仕度肽在各方面均高度契合NEJM的严苛标准。
姜宏卫教授指出:“从创新性来看,一方面,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由中国临床医生与中国企业携手推动研发,为肥胖治疗领域带来了全新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思路,堪称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另一方面,玛仕度肽是GCG靶点研发成功的首个药物,实现了对GCG这一靶点百年探索以来的历史性突破,开启了GCG在代谢领域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新纪元,这为代谢性疾病药物研发开辟了全新方向,有望重塑全球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治疗格局;在研究严谨性上,GLORY-1研究遵循科学规范的流程,采用了如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等设计良好的研究方法,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历经严格同行评审后脱颖而出;从实用性来看,在中国,肥胖、超重合并代谢性疾病/脂肪肝、腹型肥胖的人群基数庞大,这些人群可能也是玛仕度肽的优势人群。对于此类人群而言,通过单一药物,就能实现体重控制与血脂、尿酸、肝脏脂肪等代谢指标的协同改善,对其治疗效果有着实质性的提升,有望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
也正因如此,玛仕度肽GLORY-1研究成果能够成功登上
NEJM这一全球临床医学的权威殿堂。这不仅是中国内分泌代谢领域创新成就获国际认可的有力证明,更标志着中国在肥胖领域的药品研发和临床研究已傲然跻身国际一流水准。这为后续“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激励着更多中国原创药物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引领全球医学进步。
展望未来,毕艳教授说道:“玛仕度肽将推动治疗模式升级,使治疗模式从‘单一减重’转向‘体重-代谢-并发症’全程管理。这些基于中国人群数据的本土化证据,不仅将为精准医学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还有助于探索玛仕度肽在不同亚组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从治疗中获得最大收益,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最终,通过降低肥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我们期待,这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创新药物,能够以
NEJM为起点,进一步改变全球肥胖防治格局,与国际医学界共同书写代谢性疾病治疗的崭新篇章。
结语
GLORY-1研究的成功,既是中国肥胖诊疗领域的里程碑,也是全球代谢性疾病防治的新起点。面对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的复杂需求,玛仕度肽不仅精准回应了本土患者“低BMI、高腹型肥胖、多合并症”的独特挑战,更以
NEJM为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肥胖药物开发与临床研究中的创新实力。
肥胖防治之路道阻且长,但GLORY-1研究已点燃希望之光。这束光,源自中国科研团队对本土需求的深刻洞察,源自创新药物与严谨科学的深度融合,更源自“健康中国”战略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同频共振。让我们以科学为帆,以创新为桨,共同驶向“精准减重、代谢改善、全民健康”的理想彼岸,为全球肥胖防治注入更强劲的“中国动力”。
专家简介
姜宏卫 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内分泌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罕见病重点实验室 主任
中国药促会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 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糖尿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及代谢医师分会委员 高尿酸及痛风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院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6项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先后在
Nat communeClinicalMedicineAdv SciAutophagyDiabetes及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专家简介
毕艳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兼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 研究集中于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
Cell MetabolismDiabetes Car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HepatologyDiabetes等杂志发表SCI论著92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重点项目等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杰出青年科学研究奖
中国糖尿病十大研究最具影响力研究奖
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参考文献:
[1]曲伸,林紫薇. 中国肥胖症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及展望[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11):909-916.
[2]彭雯,刘时雨,李铁梅,等. 《2024世界肥胖报告》解读及对中国相关工作的启示[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4,25(4):388-394.
[3]He W, Li Q, Yang M, et al. Lower BMI cutoffs to defin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 hina[J]. Obesity, 2015, 23(3): 684-691.
[4] Pan X F, Wang L, Pan A.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1, 9(6): 373-392.
[5]国家卫生健康委.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6]Lear S A, Humphries K H, Kohli S, et al.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ccumulation differs according to ethnic background: results of the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Health Assessment Trial (M-CHAT) 2[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7, 86(2): 353-359.
[7]Chen K, Shen Z, Gu W,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J].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25(11): 33903399.
[8]Ji L, Jiang H, Bi Y, et al. Once-Weekly Mazdutide in Chinese Adul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9]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等. 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11):959-972.
扫码进入
GCG/GLP-1燃脂护肝专区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内分泌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